大膽烈嶼跳島遊

大膽戰役

民國39年7月26日晚間18時10分,共軍廈門白石砲台及浯嶼之砲兵,約20餘門火砲,突向大膽島猛烈轟擊長達50分鐘之久。待攻擊發航前,又於22時40分鐘起實施掩護砲擊,大膽島落彈數百發,官兵已知是攻擊之前兆。共軍判斷經兩次砲擊後,應已將島上的防禦工事悉數癱瘓,遂於當晚19時30分,從廈門大學南側海灘,分乘機帆船及木船共27艘,載著700多名勁旅,趁海上夜暗能見度差,船團開始發航,機帆船加足馬力,兵分為三路,急速向大膽島前進。共軍船隻14艘,由西面沙灘正面襲擊,11艘且繞向東面沙灘,即是所謂的「兩面撕開」戰術。

大、二膽戰役晝夜激戰17個小時,史恆豐營長以一個加強連約300多名兵力擊退共軍700多人,寫下歷史。戰後整個沙灘屍橫遍野、慘不忍睹,因屍體太多,在沙灘就地挖坑掩埋,共軍共計死亡310人,未登陸即已溺斃海中者尚不計其數。我方傷兵及陣亡將士遺體運回烈嶼醫療及安葬,而後於民國40年,建烈嶼軍人公墓奉祀英靈。

大膽島戰役時寶靈寺前殿鐘鼓樓倒塌、後殿坍陷,兩側膳房毀壞、全寺彈痕累累,殘破不堪;戰後駐軍為防敵人再度進攻,急需加強構築防禦工事,遂予拆除,將木石建材作為工事之用,並將寺址闢為操場加強守軍作戰訓練,寺也就因此全毀。

有鑑於大膽戰役時中央沙灘成為敵軍最佳的作戰登陸地點,為防中共再度進犯,戰後即密佈用飛機炸彈改裝的絆發式引信地雷。後於45年用舊鐵軌以水泥灌模澆製基底構築的灘岸「軌條砦」,因東西兩側海灘平緩,沿潮水線築上三至四道軌條砦,形成層層的阻絕設施甚為壯觀。民國60年時,中央沙灘已鋪有水泥道路貫通,沙灘佈滿戰防雷、鐵絲網,成為今日特殊的戰地地景。